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政法要闻
银川市“1335模式”助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
2021-09-17

银川市司法行政部门全面推行公共法律服务“1335工作模式”,启动百村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,深化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、热线平台、网络平台建设,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、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,满足城乡群众法律服务需求,助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。

“一网通办”服务到位。以宁夏法律服务网(“12348”宁夏法网)为统领,借助宁夏智慧法律服务调度管理平台,将网络平台、实体平台、热线平台数据互联互通,形成“前台综合受理、中台统筹分配、后台分类处理”的服务流程,实现“一次受理、三台通行”,形成协同联动、一网办理、数据共享的工作格局。

“三大平台”相互补位。不断拓宽群众诉求渠道,群众通过实体平台、热线平台、网络平台(“三大平台”)提出法律服务需求,群众诉求通过数据汇聚,统一分类编号,形成一个入口,建立平台间服务事项办理内部流转机制及数据互认共享规则,确保咨询事项、业务办理和投诉建议的受理、指派、承办、归档等无缝隙对接,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
“三级平台”明确定位。市、县两级建立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。整合辖区内的法律服务资源,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有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仲裁等服务接待窗口,实现仲裁、公证、司法鉴定等全业务进驻“一站式”、“门诊式”服务。乡镇(街道)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。利用辖区内司法所、律师事务所、公证机构、基层法律服务所、各类调解组织等机构,组建法律服务团或法律服务小分队,重点提供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、法律咨询服务。村(社区)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。配备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,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工作站实现律师、法律服务人员实时视频咨询,提供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仲裁等业务的指引和查询服务,解决好法律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“五化服务”主动换位。推进多元化服务。充分发挥律师、公证、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、司法鉴定、仲裁、法治宣传、基层法律服务等职能作用,开展“组团式”“订单式”“延伸式”法律服务。推进特色化服务。在村(社区)推行“司法所+村(居)法律顾问+法律明白人”的模式,定期开展“进村(居)入户”法律服务活动,为群众及时解答法律问题,提供专业法律意见。推进标准化服务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,健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,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,不断提高服务质量。推进精准化服务。开展援助案件“点援制”+优秀法律援助律师指派模式,受援人可以自主选择援助律师。组建婚姻家庭、劳动争议、侵权类纠纷、合同类纠纷等专业法律服务团队,深入农村、社区开展“一域一策”“一事一策”“一类一策”的法律服务,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。推进便捷化服务。推广互联网+公共法律服务,通过法律服务机器人、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、线上调解等形式,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。法律服务机构通过“两微一端”等平台研发移动服务、随身服务、个性化服务产品,实现“掌上办”“指尖办”“远程办”,以智能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创新。